银发经济新引擎:养老金融新蓝海实现路径
2023年10月底召开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会议中强调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初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64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1.3%;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养老问题都是需要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养老工作任重而道远,而养老金融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未来养老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将充当重要工具。
我们所说的养老金融是指为了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围绕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各种金融活动的总和,所以养老金融不能仅是针对退休人员或60周岁以上人员,应该要包括所有对养老金融有需求的社会成员。同时,养老金融主要涉及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个部分,且这三个部分要涵盖养老金融的各个方面。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养老金融的大力推广为各个金融机构提供更广阔的业务空间,面对养老金融带来的红利,各个金融机构众人垂涎,渴望从养老金融的红利中分得有效收益,大部分金融机构也已开始着手实施养老金融,他们从养老金制度的安排、养老理财产品设计以及筹建花样繁多、琳琅满目的养老机构等方面着手,这些业务的开展首先锚定的是养老金融带来的巨大利益,目前来看资本的味道过重,对老年人的关爱和照顾不足,并没有发挥出养老金融的根本性作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金融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养老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正式建立,实现了养老金的全国普及,更直接且准确的实现了老有所养;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该《意见》进一步强调了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的重要性,未来我国也将着力培育高精尖养老产品和高品质养老服务模式,这些产品和模式都是养老金融的服务对象和目标客户。
养老金融不仅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的经济安全和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养老产业的繁荣和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融将成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老年人的福祉,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也是实现新经济格局下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一步,但是我国的养老金融发展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阻碍,在养老金金融中,存在老年人人口比重逐年增高,养老金资金缺口越来越大的问题;在养老服务金融中存在普惠性不强、老年人需求度不高、因为宣传和观念问题社会人员普遍对养老服务金融的需求也偏低等问题;在养老产业金融中,我国普遍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这给社区养老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而社区养老是我国当前在使用和研究的养老产业中占比较高的模式,同时老年人人口规模逐渐增多而相应从业人员在数量、技术、服务模式等方面都无法匹配、加之现阶段老年人学历水平偏低,接受新鲜事物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都困扰着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所以,养老金融的创新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养老金融在我国养老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发挥银发经济的重要引擎作用,我们要把养老金融打造成可以满足社会人员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蓬勃发展的伟大事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一是多种金融模式合力共建养老金融。基于我国目前养老金融面临的问题,可以将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与绿色金融同养老金融紧密融合,借助科技金融的高科技手段、数字金融的信息共享、普惠金融的广泛推广、绿色金融的低碳环保将解决养老金融的信息不足、宣传乏力、个性化不突出等问题,这种集多种金融模式合力于一体共建的养老金融可以为需要养老金融的社会人员提供更具有个性化、更具有智能化、更具安全保障的服务和产品。
二是金融机构之间交叉融合。养老金融涉及到金融的各个领域,不止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应该包括金融的方方面面。单独某个机构参与或者设计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是非常不完善的,综合我国当前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的案例,他们一般是一个机构,或者一个机构与政府合作的模式,他们的养老金融虽然小有成就,但是目前看还没有值得借鉴或参考的价值,他们仅仅是围绕自己的业务优势,从自己的优势中寻找与养老金融契合的地方,而他们的对养老金融的影响都是片面的、不连续的,他们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现实的养老问题。如果各个金融机构之间互通有无,在开展养老金融过程中,从养老金融、养老问题的本质出发,共同提出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各个机构的优势业务能力,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不仅可以实现养老金融的发展、养老问题的解决,也能提高自身的业务收入,所以各金融机构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配合,不要只看见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关系,也要看见合作的空间,例如银行+保险+证券的养老金融服务或产品等。
三是构建多元化养老金融体系。养老金融的发展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养老金融体系,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等多个方面。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综合性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支持。养老金融所覆盖的范围要尽量更多的覆盖社会人员对养老金融的需求,例如:只做养老金融理财产品和既做养老金融理财产品又做社区养老、养老商业医疗保险等养老金融业务相比较,对于需要养老金融的社会人员而言,大家往往更倾向于后者。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前景广阔。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人们养老金融意识的提高,养老金融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同时,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养老金融市场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通过金融模式合力、金融机构交叉融合以及构建多元化养老金融体系等措施的推进,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将迎来更加繁荣和稳健的未来,我们也将迎来养老金融的新蓝海。(作者:马飞 菏泽学院)
2024-08-20
2024-08-19
2024-08-16
2024-08-15
银发经济新引擎:养老金融新蓝海实现路径
2023年10月底召开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会议中强调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初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64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1.3%;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养老问题都是需要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养老工作任重而道远,而养老金融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未来养老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将充当重要工具。
我们所说的养老金融是指为了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围绕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各种金融活动的总和,所以养老金融不能仅是针对退休人员或60周岁以上人员,应该要包括所有对养老金融有需求的社会成员。同时,养老金融主要涉及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个部分,且这三个部分要涵盖养老金融的各个方面。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养老金融的大力推广为各个金融机构提供更广阔的业务空间,面对养老金融带来的红利,各个金融机构众人垂涎,渴望从养老金融的红利中分得有效收益,大部分金融机构也已开始着手实施养老金融,他们从养老金制度的安排、养老理财产品设计以及筹建花样繁多、琳琅满目的养老机构等方面着手,这些业务的开展首先锚定的是养老金融带来的巨大利益,目前来看资本的味道过重,对老年人的关爱和照顾不足,并没有发挥出养老金融的根本性作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金融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养老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正式建立,实现了养老金的全国普及,更直接且准确的实现了老有所养;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该《意见》进一步强调了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的重要性,未来我国也将着力培育高精尖养老产品和高品质养老服务模式,这些产品和模式都是养老金融的服务对象和目标客户。
养老金融不仅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的经济安全和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养老产业的繁荣和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融将成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老年人的福祉,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也是实现新经济格局下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一步,但是我国的养老金融发展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阻碍,在养老金金融中,存在老年人人口比重逐年增高,养老金资金缺口越来越大的问题;在养老服务金融中存在普惠性不强、老年人需求度不高、因为宣传和观念问题社会人员普遍对养老服务金融的需求也偏低等问题;在养老产业金融中,我国普遍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这给社区养老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而社区养老是我国当前在使用和研究的养老产业中占比较高的模式,同时老年人人口规模逐渐增多而相应从业人员在数量、技术、服务模式等方面都无法匹配、加之现阶段老年人学历水平偏低,接受新鲜事物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都困扰着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所以,养老金融的创新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养老金融在我国养老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发挥银发经济的重要引擎作用,我们要把养老金融打造成可以满足社会人员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蓬勃发展的伟大事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一是多种金融模式合力共建养老金融。基于我国目前养老金融面临的问题,可以将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与绿色金融同养老金融紧密融合,借助科技金融的高科技手段、数字金融的信息共享、普惠金融的广泛推广、绿色金融的低碳环保将解决养老金融的信息不足、宣传乏力、个性化不突出等问题,这种集多种金融模式合力于一体共建的养老金融可以为需要养老金融的社会人员提供更具有个性化、更具有智能化、更具安全保障的服务和产品。
二是金融机构之间交叉融合。养老金融涉及到金融的各个领域,不止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应该包括金融的方方面面。单独某个机构参与或者设计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是非常不完善的,综合我国当前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的案例,他们一般是一个机构,或者一个机构与政府合作的模式,他们的养老金融虽然小有成就,但是目前看还没有值得借鉴或参考的价值,他们仅仅是围绕自己的业务优势,从自己的优势中寻找与养老金融契合的地方,而他们的对养老金融的影响都是片面的、不连续的,他们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现实的养老问题。如果各个金融机构之间互通有无,在开展养老金融过程中,从养老金融、养老问题的本质出发,共同提出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各个机构的优势业务能力,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不仅可以实现养老金融的发展、养老问题的解决,也能提高自身的业务收入,所以各金融机构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配合,不要只看见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关系,也要看见合作的空间,例如银行+保险+证券的养老金融服务或产品等。
三是构建多元化养老金融体系。养老金融的发展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养老金融体系,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等多个方面。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综合性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支持。养老金融所覆盖的范围要尽量更多的覆盖社会人员对养老金融的需求,例如:只做养老金融理财产品和既做养老金融理财产品又做社区养老、养老商业医疗保险等养老金融业务相比较,对于需要养老金融的社会人员而言,大家往往更倾向于后者。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前景广阔。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人们养老金融意识的提高,养老金融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同时,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养老金融市场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通过金融模式合力、金融机构交叉融合以及构建多元化养老金融体系等措施的推进,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将迎来更加繁荣和稳健的未来,我们也将迎来养老金融的新蓝海。(作者:马飞 菏泽学院)